钠离子电池(SIBs)因其在大规模储能系统中的潜在应用而备受关注。在这项工作中,通过静电纺丝设计并合成了Fe7S8纳米颗粒/N掺杂碳纳米纤维杂化物(Fe7S8/N-CNFs)。作为SIBs负极,Fe7S8/N-CNFs在0.2A/g下循环100次后表现出649.9mAh/g的高可逆容量,在1A/g下进行2000次循环期间显示出优异的循环稳定性,每个循环的容量衰减仅为0.00302%。如此优异的性能源于:i)Fe7S8纳米粒子(平均直径为17nm),缩短了Na+扩散距离;ii)独特的3D N-CNFs,可增强导电性,减轻Fe7S8纳米粒子的自聚集和大体积变化,并为Na+吸附提供众多活性位点和电解质扩散路径。Fe7S8/N-CNFs有利的结构和优异的电化学性能为开发高性能SIBs负极材料提供了启示。
图1.Fe7S8/N-CNFs的制备过程示意图。
图2.a)Fe7S8/N-CNFs的XRD图。b)Fe7S8/N-CNFs的拉曼光谱。c)Fe7S8/N-CNFs的N2吸附/解吸等温线和孔径分布(插图)。d)Fe7S8/N-CNFs的FESEM图像。e)Fe7S8/N-CNFs的HRTEM图像和粒度分布(插图)。f)Fe7S8/N-CNFs的HRTEM图像。g)Fe7S8/N-CNFs的扫描TEM图像。(h,i,j和k)分别为C、Fe、S和N的相应元素映射图像。(l,m和n)分别为Fe2p、S2p和N1s的高分辨率XPS光谱。
图3.a)Fe7S8/N-CNFs电极在0.1mV/s扫描速率下的CV曲线。b)Fe7S8/N-CNFs电极在0.1A/g下进行第一次、第二次、第30次、第50次和第100次循环的恒电流充电和放电曲线。c)Fe7S8/N-CNFs和Fe7S8/C电极在0.2A/g下的循环性能以及Fe7S8/N-CNFs电极在0.2A/g下的CE。d)Fe7S8/N-CNFs和Fe7S8/C电极在不同电流密度下的倍率性能。e)Fe7S8/N-CNFs和Fe7S8/C电极在1A/g下的长期循环性能以及Fe7S8/N-CNFs电极在1A/g下的CE。f)Fe7S8/N-CNFs电极与各种最近报道的高性能硫化铁负极的循环性能比较。
图4.a)Fe7S8/N-CNFs电极在0.2-1.2mV/s不同扫描速率下的CV曲线。b)在特定峰值电流下Fe7S8/N-CNFs的Log(i)与log(v)图。c)Fe7S8/N-CNFs在0.5mV/s下对电荷存储的电容和扩散控制贡献。d)不同扫描速率下Fe7S8/N-CNFs电容和扩散控制容量的归一化贡献率。e)Fe7S8/N-CNFs作为SIBs负极的优势示意图。
图5.第一次充电/放电后非原位表征SIBs中Fe7S8/N-CNFs电极的电化学反应机制。a)Fe7S8/N-CNFs完全放电后的非原位HRTEM图像。b)Fe7S8/N-CNFs电极完全放电后的扫描TEM图像。c)Na、d)C、e)Fe、f)S和g)N元素的相应元素映射。h)Fe7S8/N-CNFs完全充电后的非原位HRTEM图像。i)Fe7S8/N-CNFs电极完全充电后的扫描TEM图像。j)Na、k)C、l)Fe、m)S和n)N元素的相应元素映射。
图6.a)全电池示意图。b)全电池在0.1A/g时的恒电流充电/放电曲线。c)全电池在0.1A/g时的循环性能和CE。d)由全电池点亮红色LED的光学照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