DOI:10.1016/j.polymer.2019.122118
开发具有高吸附能力、生态友好、可重复使用等特点的绿色吸油剂具有重要意义,因为频繁发生的溢油事故已经引起了严重的环境问题。在本研究中,首次引入玉米醇溶蛋白作为吸油剂的候选材料,这是一种从玉米中提取的天然蛋白质。然而,玉米醇溶蛋白薄膜的力学性能较差,限制了其在实际中的广泛应用。该研究将聚偏氟乙烯(PVDF)引入玉米醇溶蛋白纤维中,使用双组分静电纺丝技术制备出机械性能改善的吸油剂。报道了具有螺旋带状结构的玉米蛋白/PVDF纤维的新型分层结构。带状纤维和螺旋纤维的形成机制是该新型分层结构产生的原因。本研究表明,以玉米醇溶蛋白等天然蛋白质为基础的微/纳米材料是开发“绿色”吸油剂的理想材料。
图1.显示双组分静电纺丝设置的示意图。
图2.在玉米蛋白浓度为25%(w/v),乙醇/水比例为(a)60:40(w/w)、(b)70:30(w/w)、(c)80:20(w/w)和(d)90:10(w/w)的条件下,对混合溶剂进行静电纺丝制备的玉米蛋白纤维的FE-SEM图像,插图为放大的玉米蛋白纤维。(e)玉米蛋白纤维的纤维宽度分布。
图3.在乙醇/水比例为60:40(w/w),浓度为(a)20%(w/v)、(b)25%(w/v)和(c)30%(w/v)的条件下,静电纺丝制备的玉米蛋白纤维的FE-SEM图像。
图4.玉米蛋白纤维和市售PP纤维的吸油性能。(a)照片显示了油/水系统中玉米蛋白纤维的吸油过程。(b)照片显示纯油系统中的玉米蛋白纤维的吸油和解吸过程。(c)玉米蛋白纤维和市售PP纤维的吸油量。
图5.电纺玉米蛋白纤维的典型应力-应变曲线。
图6.对DMF中5.5%(w/v)PVDF和70:30(w/w)的乙醇/水中25%(w/v)玉米蛋白进行双组分静电纺丝制备的玉米蛋白/ PVDF纤维的FE-SEM和TEM图像,(a)、(b)和(c)FE-SEM图像,(d)TEM图像。
图7.对DMF中5.5%(w/v)PVDF和(a)60:40(w/w)、(b)70:30(w/w)、(c)80:20(w/w)以及(d)90:10(w/w)的乙醇/水中25%(w/v)玉米蛋白进行双组分静电纺丝制备的玉米蛋白/PVDF纤维的FE-SEM图像。(e)玉米蛋白/PVDF纤维的平均纤维宽度。
图8.电纺纤维的DSC热分析图。
图9.(a)螺旋带状结构演变过程的示意图。 (b)具有凹形边缘的玉米蛋白/PVDF纤维的FE-SEM图像。
图10.电纺纤维的典型应力-应变曲线。
图11.在DMF中用5.5%(w/v)PVDF制备的PVDF纤维的FE-SEM图像。插图显示PVDF纤维的直径分布。
图12.(a)照片显示了制备好的玉米醇溶蛋白/聚偏氟乙烯纤维上的油滴和水滴,插图为水接触角。(b-d)显示油/水系统中玉米醇溶蛋白/聚偏氟乙烯纤维吸油过程的照片。(e)玉米醇溶蛋白纤维垫和(f)玉米醇溶蛋白/聚偏氟乙烯纤维垫的照片,插图为其扫描电镜图像。(g)玉米醇溶蛋白纤维和玉米醇溶蛋白/聚偏氟乙烯纤维的保油率。玉米醇溶蛋白/聚偏氟乙烯纤维吸油前(h)和吸油后(i)的照片。(j)连续5个吸附/解吸循环中玉米醇溶蛋白/聚偏氟乙烯纤维的吸油性能。